15噸啤酒廠設備糖化系統生產精釀啤酒如何降低啤酒的雜味。對于啤酒生產廠家而言,降低啤酒的雜味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濟南中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小編就為您具體介紹一下如何降低啤酒的雜味吧。
在15噸啤酒廠糖化系統中生產精釀啤酒時,降低雜味需從原料、工藝、設備清潔及發酵管理等多環節綜合控制。以下是具體措施:
1. 原料選擇與質量控制
麥芽篩選
選用新鮮、無霉變、無蟲蛀的麥芽,避免使用儲存時間過長(>1年)或受潮的麥芽,其可能產生霉味、陳味。
優先選擇低蛋白質麥芽(如淡色麥芽),減少蛋白質分解產生的雜醇(如異戊醇、苯乙醇)帶來的苦澀味。
酒花管理
使用當年新酒花,避免氧化變質(酒花顆粒顏色變深、香氣消失)。
分階段添加酒花:苦花(煮沸開始)貢獻苦味,香花(結束前10分鐘)保留香氣,減少苦味與雜味的疊加。
水質優化
檢測釀造用水中的鐵(Fe<0.1mg/L)、錳(Mn<0.05mg/L)、氯(Cl?<50mg/L)含量,超標會導致金屬味或消毒水味。
使用活性炭過濾器或反滲透設備去除水中余氯和異味物質。
2. 糖化工藝優化
糖化溫度精準控制
蛋白質休止:52-55℃保持30分鐘,促進蛋白質分解為可溶性氨基酸,避免高溫(>60℃)導致蛋白質凝固不完全,后續發酵產生雜味。
糖化階段:63-65℃保持60分鐘,確保淀粉酶充分分解淀粉,避免糖化不完全導致酵母代謝異常(產生雙乙酰、硫化物等雜味)。
洗糟與過濾控制
洗糟水溫控制在76-78℃,避免高溫(>80℃)提取麥糟中的單寧和硅酸鹽,產生澀味。
過濾速度≤500L/小時,防止篩板堵塞或麥汁氧化(接觸氧氣產生紙板味)。
煮沸強度管理
煮沸時間90-120分鐘,蒸發量控制在8%-10%,促進酒花異構化和不良風味揮發(如二甲基硫醚DMS)。
煮沸后期(結束前15分鐘)關閉鍋蓋,減少揮發性雜味(如溶劑味)的吸收。
3. 設備清潔與維護
糖化系統清洗
每次生產后立即用80-85℃熱水沖洗糖化鍋、過濾槽和煮沸鍋,去除殘留麥汁和蛋白質沉淀。
定期使用堿性清洗劑(如氫氧化鈉,濃度1%-2%)循環清洗,去除設備內壁的焦糖化殘留和微生物膜。
發酵罐消毒
發酵前用75℃熱水噴淋罐體內部,或使用過氧乙酸(濃度0.5%)浸泡24小時,殺滅耐熱菌(如乳酸菌、片球菌)。
避免使用含氯消毒劑(如次氯酸鈉),其殘留會導致氯酚味。
管道與閥門維護
定期檢查管道連接處是否漏氣(避免氧氣進入產生氧化味),更換老化密封圈。
每月用高壓水槍沖洗死角區域(如麥汁泵、換熱器),防止微生物滋生。
4. 發酵過程精細管理
酵母選型與健康度
選用低產雙乙酰酵母(如S-189、US-05),其代謝產物中雙乙酰含量<0.1mg/L(閾值0.15mg/L)。
酵母擴培時避免污染(如使用無菌水、控制接種量),防止野生酵母或細菌產生雜味(如酸味、腐臭味)。
發酵溫度曲線優化
主發酵:艾爾啤酒18-20℃,拉格啤酒8-12℃,避免高溫導致酵母應激反應(產生乙酸、硫化物)。
后發酵:主發酵結束后降溫至0-2℃低溫儲存7-14天,促進雙乙酰還原(酵母吸收雙乙酰轉化為無味物質)。
氧氣與壓力控制
麥汁充氧量控制在8-10mg/L,避免過量氧氣導致酵母過度繁殖(產生乙醛,有青草味)。
發酵罐密封后保持微正壓(0.02-0.05MPa),防止外界空氣進入污染。
5. 后處理與風味調整
冷處理與過濾
發酵結束后低溫儲存(0-2℃)7-14天,促進蛋白質和酵母沉淀,減少渾濁帶來的雜味。
采用硅藻土+紙板兩級過濾,去除懸浮顆粒和微生物,避免紙板味需定期更換濾材。
風味掩蔽技術(謹慎使用)
若檢測到輕微雜味(如雙乙酰超標),可添加少量香草提取物或柑橘類酒花(如西楚、馬賽克)掩蓋,但需確保不掩蓋核心風味。
避免使用人工香精或化學掩蔽劑,可能引入新的雜味。
6. 案例參考
某15噸酒廠生產低雜味IPA的優化方案:
原料調整:淡色麥芽80% + 燕麥片15% + 焦香麥芽5%(減少深色麥芽使用)。
糖化控制:蛋白質休止55℃/30min → 糖化65℃/60min → 洗糟水溫78℃,麥汁pH 5.3。
發酵管理:使用US-05酵母,主發酵20℃/7天 → 后發酵2℃/10天,雙乙酰含量0.08mg/L。
成品數據:酒精度6.5%vol,苦味值60IBU,無明顯雜味,酒花香氣純凈。
核心原則:以預防為主,通過原料篩選、工藝優化和設備清潔減少雜味來源,避免依賴后期掩蔽(可能影響風味穩定性)。
重大機遇:預計今年內出臺精釀啤酒標準和相關法規,新政策將接軌歐美現行政策,今后小型精釀啤酒廠灌裝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場,精釀啤酒行業將會迎來健康發展的機遇!